民航法律法规知识点? 工会法律法规知识点?

ifaxue 法律知识 9 0

民航法律法规知识点?

                      答:民航法律法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民航法:作为民航法规体系的基础,民航法规定了关于民用航空运输、航空器飞行与驾驶员执照、航空公司设立与管理等基本原则和规定。

民航法全面规定了民用航空运输的各个方面,包括航空安全、服务质量、航空器注册、航空公司设立与经营等具体事项。民航法的目的是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和稳定,保障旅客和货物的顺利运输。

除了国家法律,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各国还有自己的民航法律法规体系,如美国的《联邦航空法》和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等。

2. 国际民航条约和协议:包括《芝加哥公约》、《蒙特瓦公约》、《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安全监督审查制度》等,这些国际条约和协议为国际民用航空运输活动提供了一致性指导和规范。

为规范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各国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框架下签署了多项协议和条约,共同制定国际航空运输标准,为世界各国安全、高效地开展民航活动提供了依据。

各大洲或地区针对当地航空市场需要还签署当地共识,如欧洲共同航空区协议(ECAA)、非洲航空运输自由化协议(SAATM)等。

3. 国内航空管理规章和司法

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具体实施和管理航空运输业务的规章和司法解释,如民航机场收费管理条例、飞行员执照管理规定等。

各国根据民航法、国际民航条约和协议等文件,制定相应规章,强化对民航市场的监管,以确保航空运输的安全、高效、有序运作。同时,司法解释也有助于对民航法律法规的更具体、明确的解释和适用。

各国还会设立民航管理部门或机构,以管理、监督民航市场及航空业者的合规性,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等。

工会法律法规知识点?

1. 工会法律地位:工会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组织,享有法人地位。

2. 工会组织形式:工会可以采取工会委员会、工会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会等组织形式。

3. 工会会员:工会会员是指符合工会章程规定,缴纳会费的工人、职员和管理人员。

4. 工会权利:工会有权采取集体谈判、签订劳动合同、代表会员维护权益等。

5. 工会义务:工会有义务为会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协助会员解决就业问题等。

6. 工会经费:工会经费包括会费、捐款、赞助等,由工会会员按规定缴纳。

7. 工会监督:工会有权监督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工人合法权益等。

8. 工会合并、分立、解散:工会合并、分立、解散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章程的规定。

9. 工会法律责任:工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0. 其他相关法规:《工会法》、《工会会计制度实施细则》、《工会经费管理办法》等。

劳动法律法规11个知识点?

①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②劳动能力的问题。凡是年满16周岁,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均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人。

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中关于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与民法典所规定的大致相同。注意:在劳动合同中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条款是无效的。关于劳动合同的解除,要准确记忆具体法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纠纷处理问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与“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中,劳动者的赔偿责任是很重要的考点。

④劳动法中的集体合同。集体合同的形式本身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利。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关于集体合同的生效,强调的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⑤劳动基准法。掌握休假的种类、加班加点时工资的支付。在工资的法律制度里,需要掌握工资的支付保障,如必须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代替支付、对待扣工资的严格法律限制等。

⑥劳动保护法。重点为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⑦劳动争议。先仲裁后诉讼。

教育法律法规常考知识点有哪些?

一、法律常考的几个“标志”

1、历史上,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制出现的法律:1902《钦定学堂章程》

2、我国当代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义务教育”的法律: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4、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确立的法律: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第一个维护青少年儿童社会权利的国际法律:1989《儿童权利公约》

6、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专业性的法律: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二、法律常考的“权利义务”之教师

(一)教师的权利:(源自《教师法》第七条)

1、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包括: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等。

2、学术研究权。

3、学生管理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报酬待遇权。包括享受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

5、民主管理权。包括:对学校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等。

6、进修培训权。学校不得阻挠教师的进修和培训等。

(二)教师的义务:(《教师法》第八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教育教学---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易混淆点,教师义务)

除此之外,教师同样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其中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这也是教师招聘的常考点之一。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重要的知识点?

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规定了国家对义务教育的保障和管理,包括学前教育的内容、目标、原则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该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对学前教育的管理、质量、师资等方面有所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育员条例》:该条例对学前教育保育员的从业资格、职责、权益等进行了规定。

4.《学前教育教师资格条例》:该条例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资格条件、培养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劳动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学前教育教师和保育员的劳动保护有所涉及。

6.《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权益保护法》:该法规定了保护儿童权益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对学前教育中的儿童权益保护有所规定。

7.《学校安全工作条例》:该条例对学校的安全工作进行了规范,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8.《幼儿园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幼儿园的管理和运行进行了规定,包括办园条件、教育教学、安全保障等方面。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该纲要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0.《幼儿园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教学要求、师资配备等方面的标准,对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是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了解和遵守这些法规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请注意,法律法规可能会根据时间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建议随时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信息。

依据法律法规还是依照法律法规?

两者既相近(相同),也存在着区别。

依照法定程序,是指依照法律(实体法、程序法)法规所规定的程序,比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等,所规定的程序。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是指依照与案件(事项)有关、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

there is知识点?

There is开头的陈述句句型结构:

There is是There be句型中的单数形式。There is+可数名词单数/不可数名词+地点或位置。表示某地或某处有某物。

There isn't+any+可数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地点或位置。表示某地或某处没有某物。

例:

There is a strawberry on the top of the cake.

蛋糕上有一个草莓。

There is some juice in the cup.

杯子里有一些果汁。

There isn't any people in the living room.

客厅里没有人。

法律法规是?

依据宪法制定的各类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条款

网络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1月7日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经2000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2000年9月25日公布施行。该《办法》共二十七条,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1997年12月11日批准,公安部于1997年12月16日公安部令(第33号)发布,于1997年12月30日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4年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7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

5.《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运输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是为了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的健康发展而制定的法规。2004年4月14日,国务院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2004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06号公布,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